历史人物

欢迎访问历史人物相关的文章列表

司马乂

司马乂介绍 司马乂(276-303) 西晋宗室。字士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第六子,晋太康十年(289)封长沙王,拜员外散骑常侍。惠帝即位授步兵校尉。贾后杀楚王玮,因与玮同母,被贬常山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史称“八王之乱”。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 太康十年(289年),司马乂受封为长沙王,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其父武帝司马炎死后改任步兵校尉,永平元年(291年),同母兄楚王司马玮被贾后杀死,司马乂被贬为常山王。永宁元年(301年),齐王司马冏等诸侯王起兵讨伐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司马乂率军响应,因军功升任抚军大将军,复封长沙王。 永宁二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司马冏,司马乂暗中作为内应攻入洛阳将司马冏捕杀。太安二年(303年),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杀害,年仅28岁,司马乂之弟豫章王司马炽即位后,追谥为厉王,以子司马硕袭封。 人物生平 受连遭贬 太康十年(289年),司马乂受封为长沙王,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太熙元年(290年),其父晋武帝去世,司马乂年仅十五岁,对亲人的敬慕之情超过常礼。逢上楚王司马玮前来奔丧,各位藩王都从近路去迎接他,惟独司马乂到陵墓那里去,悲恸哭号等待司马玮。授为步兵校尉。永平元年(291年),司马玮诛讨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司马乂守卫东掖门。有人拿着骝虞幡出来宣告司马玮是假托诏令行事,司马义扔掉弓箭流泪说:“楚王说是接受诏令行事,所以听从他,怎么想到诏书不是真的!”同年六月,司马玮被杀,司马乂因为和他是同母所生,被贬为常山王,前往封国。 响应三王 司马乂身高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力超绝常人,虚心谦让贤士,很有名望声誉。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乂率领本封国的军队响应他们,路过赵国,房子县令守城抵挡,司马乂杀了他,继续进军而成为成都王司马颖的后援。常山内史程恢打算背叛司马乂,司马乂到邺都后,斩了程恢和他的五个儿子。到了洛阳,授任抚军大将军,领左军将军。同年七月,升任骠骑将军、开府,复封为长沙王。 斩杀齐王 司马乂知道齐王司马冏越来越专权,曾与成都王司马颖一起去拜祭先帝的陵墓,从而对司马颖说:“这天下,是先帝开创的基业,你要好好维护它。”当时听到这话的人都很害怕。太安元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颙准备讨杀司马冏,传布檄文让司马乂作为内应。司马冏派遣他的部将董艾袭击司马乂,司马乂率领身边的一百多人,挥手砍断车前的帷幔,乘着敞露车飞驰奔往皇宫,关闭了各座宫门,挟持晋惠帝与司马冏相攻杀,司马乂发兵攻打司马冏府。司马冏派遣董艾陈兵于皇宫西边。司马乂又派遣宋洪等人率军放火焚烧各座观阁以及千秋门、神武门。司马冏命令黄门令王湖全部把骝虞幡偷来,大声喊:“长沙王伪造诏命。”司马乂又称:“大司马谋反,帮助他的诛减五族。”当天夜里,城中大战,箭矢如雨点飞集,火光冲天。晋惠帝驾幸上东门,飞箭纷纷射到御座前。群臣忙于救火,死者一个压一个地躺着。第二天,司马冏失败,司马乂擒获司马冏来到宫殿前,晋惠帝显出很不忍心的样子,想留他一条活命。司马乂呵斥左右的人赶快把他拉出去,司马冏还回头再三看着晋惠帝,接着在阊阖门外把他斩了,将首级示众六军。司马冏的党羽属官两千多人都被诛杀并夷灭三族   。 通信成都 司马颙本来认为司马乂的兵力弱小而司马冏的兵力强大,希望司马乂能被司马同擒拿,然后以司马乂为托辞,宣告天下四方共同讨伐司马冏,由此废黜晋惠帝而扶立成都王司马颖为帝,自己担任宰相,对天下事独断专行。结果司马乂杀了司马冏,他的计谋未能得逞。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暗中派侍中冯荪、河南尹李含、中书令卞粹等人袭击司马乂。司马乂一并杀了他们。司马颙就与司马颖一同攻伐京都。司马颖派遣刺客企图刺杀司马乂,当时长沙国左常侍王矩值侍,见到来客脸色异常,就先杀了他。诏令任司马乂为大都督来抗击司马颙。从八月到十月连续交战不停,朝廷商议认为司马乂和司马颖是兄弟,可以用言语相劝而和好,于是就派中书令王衍暂为太尉,光禄勋石陋暂为司徒,派他们去劝说司马颖,叫他和司马乂划分陕地而割据一方,司马颖没有听从。司马乂就写信给司马颖说:“先帝顺应乾坤把握天运,统一四海,自己勤劳辛苦,方能成就帝业,天下清平安泰,福泽流传子孙。孙秀作逆叛乱,违背天理伦常,你发起义兵,恢复了皇帝之位。齐王依仗功高,大肆从事非法行径,上没有宰相之心,下没有忠臣之德,挑拨离间,离间我们宗亲骨肉,主上埋怨伤心,不久荡平逆乱。我之与你,兄弟十个,都生在皇室,受封于外郡,各自未能阐扬施行帝王教化,经国济民。如今你又与太尉一同发起大军,倚仗雄兵百万,重重包围了宫城。群臣同仇敌忾,任命将帅,为的是宣扬国家声威,不是要将你们摧毁消灭。你们这是自投于沟涧绝路,大军荡平山谷之日,每天死的人将是成千上万,深为悲痛的是死者都是无辜之人。哪里能怨什么国恩不仁,这是国家使用刑罚所常有的事。你所派遣的陆机不愿受你的指挥,率领他所带的兵众,私下归顺了朝廷。想来叛逆之人,应当前进一尺,就要后退一丈。你应该返回镇守一方,以使四海安宁,让宗族不因你而感到羞辱,这将是子孙的洪福。但不是那样,我因念着骨肉分裂的痛苦,所以才会又送信给你。” 司马颖回信道:“文帝、景帝接受了立国的图籍,武皇趁着时运创立基业,可望比同尧舜,共同使政道安康,其恩德使国家大业兴隆,根本和枝叶都百代不衰。哪里想到宗亲骨肉参与为祸,皇后家族专把权柄,杨骏、贾谧大肆为害,齐王、赵王篡逆。幸亏贼人已经被诛减,但国家却未能安宁。每当忧虑王室危机时,我都心里惊骇肝肠烂断。羊玄之、皇甫商等人依仗被亲宠而为非作歹,能不引起我的愤慨!于是发布征西的紧急檄文,天下人就像风云聚合般响应。本来想仁兄和我一样有着共同的愿望,就应自己擒获皇甫商等人,以他们的首级送往朝廷。为何却自己迷途,当了叛军的首领!对上则伪造国君的诏令,对下则离间你仁爱的弟弟,挟持皇帝,荒唐地发动军队,重用凶恶之人,抛弃杀害忠良之辈。做了坏事而想求得福祥,自己怎能安心!此前派遣陆机督察指挥,虽然在黄桥退却,但却在温县南边取得胜利,彼败此胜,不足以庆幸。现在有百万武装兵卒,良将猛锐非常,就想和仁兄来整顿天下。如果能听从太尉的命令,杀了皇甫商等人,扔掉武器后退让步,自然能得到许多福禄,我司马颖也就返归邺都,和仁兄一同回去。奉读你的来信劝告,遥想追怀而慷慨不已。慎重啊老兄,望你深思进退的后果吧!”   烧死金墉 永兴元年(304年)正月,司马乂前后多次打败司马颖的军队,斩首和俘虏六七万人。战争持久而粮食缺乏,城中大为饥荒,虽说疲惫不堪,但将士同心协力,都想以死效劳。而且司马乂尊奉晋惠帝的礼敬没有什么过失,张方认为不能战胜,想返回长安。然而东海王司马越考虑事情难成,暗中和殿中将领收捕司马乂押送到金墉城去。司马乂上表说:“陛下厚道和睦,把朝政托付给臣下。臣下小心忠诚孝敬,这是神明所共知的。各藩王受到谗言蛊惑,率领兵众来斥责臣下,朝廷大臣心术不正,各自考虑他们的困窘处境,收捕臣下送入另设的衙门,押送臣下到冷宫中囚禁。臣下不惜身躯性命,但念着大晋衰微,宗室枝叶就要被砍尽,陛下也将孤寡危险。如果臣下死了国家就能安宁,这也对国对家有利。但恐让恶人大快心意,而对陛下毫无益处罢了。”   正月二十五日,殿中左右都遗憾司马乂功败垂成,想把他劫持出来,再靠他来抵抗司马颖。司马越害怕祸难发生,想趁机杀司马乂。正月二十七日(《资治通鉴》作二十八日),黄门郎潘滔劝司马越秘密告诉张方,张方派遣部将郅辅率领三千兵卒,前往金墉城逮捕司马乂,到后把他烧死。司马乂鸣冤喊痛的声音传到左右近旁,三军中没有不为他落泪的。死时年仅二十八岁。 司马乂即将殡葬于城东,他的下属官吏没有谁敢去送葬,惟独他原来的掾属刘佑一人为他送葬,步行扶持着丧车,悲痛哭号几乎气绝,路人伤心。张立认为刘佑是个义士,没有对他加以追问。 趣闻轶事 起初,司马乂开始掌权时,洛下有谣谚说:“草木萌芽杀长沙。”司马乂于正月二十五日被捕,正月二十七日(《资治通鉴》作二十八日)被杀,正如谣谚所说的那样。 历史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①“长沙材力绝人,忠概迈俗,投弓掖门,落落标壮夫之气;驰车魏阙,懔懔怀烈士之风。虽复阳九数屯,在三之情无夺。抚其遗节,终始可观。”;②“长沙奉国,始终靡慝;功亏一篑,奄罹残贼。”;③“乂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 史书记载 《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资治通鉴·卷八十四》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晋武帝司马炎 母亲:审美人 儿子 司马硕,永嘉三年(309年),晋怀帝以司马硕嗣封长沙王,官至散骑常侍。 司马鲜,永嘉三年(309年),晋怀帝封临淮王。 司马乂读音 司马乂拼音:sī mǎ yì

秦德公

秦德公介绍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人物生平 继承君位 秦德公,嬴姓,赵氏,名不详,是秦宪公(亦作秦宁公)之子,其母名叫鲁姬子。秦宪公共有三子,与鲁姬子生下长子秦武公、次子秦德公,与其他姬妾生下少子秦出子。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去世 ,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君。  秦出子六年(公元前698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谋派人暗杀秦出子,再次拥立秦武公为君。  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秦武公死后,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为君,而是拥立秦德公为君。秦德公继位后,将公子白封在平阳。  梁芮朝贡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开始住在雍城大郑宫,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帝,命人占卜是否适宜居住在雍城。占卜的结果显示吉利,居住在雍城之后,秦德公的子孙可以东到黄河饮马。同年,梁国国君、芮国国君来朝贡。  设立伏日 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立伏日 ,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农历六月三伏天的说法就起自秦德公时期的秦国。伏就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产生伏天的说法以后,人们一听说入伏,就会想到盛夏来临。伏天盛暑天热,容易致病,人们要想办法避暑、少动,自我保养的意识提高许多。在此之前,秦国没有伏天的说法,周朝和其他诸侯国也不存在;在此之后,人们特别重视伏天的来临,汉朝初期,朝廷甚至明确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伏日,不必求同。我们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是秦德公开始规定入伏。当然,既然入伏,总得想想避暑热的办法。当时的人认为热毒恶气会产生蛊,需要用狗血禳除。于是秦德公命令把狗杀死肢解,将狗的肢体悬挂在城邑的四门,用来驱厉鬼、避邪气。  同年,秦德公去世,终年三十四岁。秦德公共有三子,都相继成为国君,长子秦宣公,中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  为政举措 秦人祭祀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开始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今陕西境内的眉县祭祀天地。秦德公命人占卜迁都雍城是否吉利,结果是后代子孙可以以此地为依托向东发展,直至饮马黄河。秦国迁都以后,大臣梁伯、芮伯迫于压力而前来朝见秦君。这一年,秦国开始确定有三伏的节气,用在城门杀狗的方法来祛除热毒邪气。 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秦国在关中的力量越来越强劲,早就不指望周天子照应的本地小诸侯——梁伯和芮伯前来朝见秦德公,算是把自己国家的安危置于秦国的保护之下。芮伯就是秦宪公时让秦国碰钉子的芮国的国君,可能已是芮伯万的子孙。芮国是姬姓国,始封君是周宣王的著名卿士姬良夫,因封于芮而以芮良夫著称。梁国位于今天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龙亭两镇地域内,和芮国毗邻,也是嬴姓诸侯国,据说始封君是秦仲的小儿子康,和秦国有血缘关系。关于梁国始封君的这个说法值得探讨,秦仲长子其(就是秦庄公)不过就是西垂大夫,还不是诸侯,秦仲的小儿子为什么反而会被封为伯爵成为诸侯呢?比较合理一些的解释应该是梁国国君是秦嬴之族,但未必真的是秦仲的儿子,其始封可能与秦襄公建立秦国的时间相差不远。 史籍记载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周定公

周定公介绍 西周王朝,周厉王到周宣王时期担任周公,周公旦后裔。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走,周定公和召穆公(召虎)一起主持朝政,史称共和行政或者周召共和。十四年后,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太子姬静继位,史称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人物生平 在周召共同主持朝政时期,关于召公的记载不少,但关于周公的记载却少的可怜,基本上就是留了个名字而已。 历代周国君主 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东方为诸侯,周公旦受封于鲁地,但他并未前往,由长子伯禽前往就任,自己则留在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与召公一同辅佐天子。因其采邑在周,故其自己及后代皆称为周公。 虽然司马迁著《史记》时,有为周文公及其后代立《鲁周公世家》。不过没有记载周平公(周文公的次子)的详细世系,反而记载的世系是鲁公伯禽(周文公的长子)的。所以此列表是从《春秋左氏传》、《史记·周本纪》和《今本竹书纪年》等书籍所整理出来。 谥号或史称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身份  

孝敬宪皇后

孝敬宪皇后介绍 孝敬宪皇后(1679年6月20日-1731年10月29日),乌喇那拉氏,雍正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被康熙帝赐封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为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雍贝勒嫡长子弘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弘晖不幸过世,得年只有八岁。雍正元年(1722年)册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乾隆二年,与雍正帝合葬于清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人物生平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乌喇那拉氏出生,比雍正帝小一岁。 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奉旨与皇四子胤禛成婚,为嫡福晋。(当时雍正只有十三岁) 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三月二十六日(4月17日),生下雍贝勒嫡长子弘晖。 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六月初六(8月17日)弘晖不幸过世,得年只有八岁。 雍正元年(公元1722年)十二月,雍正帝登基,册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并追皇后父费扬古为一等公和致祭修墓、费扬古子孙为一等候。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赠与费扬古为:“一等承恩公”,母亲觉罗氏被追封为多罗格格。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九月,移驻畅春园后,于九月二十九日逝世。 雍正十二月十日,雍正命显亲王衍潢、理亲王弘皙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特以册宝谥曰:孝敬皇后。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追封孝敬宪皇后曾祖父透纳巴图鲁,祖父布克查,俱为一等公;曾祖母和祖母俱为一品夫人。遣官致祭,修墓立碑。 乾隆和嘉庆皇帝累加谥号。谥号全称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简称为孝敬宪皇后。 家族成员 父亲:费扬古 母亲:觉罗氏(努尔哈赤玄孙,追封多罗格格) 兄弟:大哥星辉、二哥富昌、三哥富存、四哥五格 丈夫: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 子女:皇长子端亲王爱新觉罗·弘晖 父系乌拉那拉氏 乌拉部第四代部主 都尔希(祖先)→ 额亦商古(祖先)→(未知)→(未知)→透衲巴图鲁(曾祖父)→博瑚察(祖父)→内大臣费扬古(父亲)(根据乾隆朝编纂《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母系 母亲为努尔哈赤玄孙,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乃孝献皇后嫡母),外祖父穆尔祜是杜度的儿子,外曾祖父杜度是褚英的儿子,褚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  爱新觉罗·褚英(1580—1615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子,母为元妃佟佳氏。佟养正是努尔哈赤正室佟氏(元妃佟佳氏)的堂弟(佟图赖之父),其孙女佟佳氏(佟图赖之女)又成为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的生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国维之女)与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佟国维之女)是亲姐妹,也是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康熙帝的表妹。佟佳·隆科多是佟国维次子,与孝懿仁皇后是亲姐弟,与悫惠皇贵妃是亲兄妹。 根据血缘关系,清世宗与孝敬宪皇后共同留着爱新觉罗氏(同一宗族)与佟佳氏(同一宗族)的血脉,爱新觉罗·弘晖夭折的原因是因病而逝,这其中可能参杂着因为亲缘结合造成后代增大患病概率。  人物评价 乌喇那拉氏为人温和恭敬,在藩邸和宫廷生活近四十年,虽经历宫廷斗争,但得善终,实属不易也。乌拉那拉氏,是步军统领费扬古的女儿。被康熙帝册封为雍亲王嫡福晋。她在雍正的藩邸生活了二十年,亲历了康熙年间宫廷斗争的多事之秋。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那拉氏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雍正元年(1723),她被册封为皇后。雍正没有声色犬马之好,继位后放掉了官内所养全部珍禽异兽。他喜欢园林、常年办事的地点就在圆明园。闲暇时,喜欢留连于园中山水之间。其他生活用具,亦不太讲究。吃喝方面,只喜欢喝点酒,也有节制。当时传来西方的新鲜东西,像温度计、望远镜等等,他接受得很快,还让宫廷匠役仿造,赐给亲近大臣。乌拉那拉氏深知雍正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所以对他生活上的一些爱好无不满足。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这是因为那拉氏为人孝顺恭敬,无论在藩邸的年月还是被封为皇后以后,她始终如一。她曾为雍正生下长子弘晖,长到八岁,不幸夭折了。雍正九年(1731)九月,皇后病故。上谥号曰孝敬皇后。后来,与清世宗(雍正)合葬于泰陵。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 记载如下: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康熙)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时上病初愈,欲亲临含敛,诸大臣谏止。上谕曰:“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皇考命,作配朕躬。结褵以来,四十馀载,孝顺恭敬,始终一致。朕调理经年,今始全愈,若亲临丧次,触景增悲,非摄养所宜。但皇后丧事,国家典仪虽备,而朕礼数未周。权衡轻重,如何使情文兼尽,其具议以闻。”诸大臣议,以明会典皇后丧无亲临祭奠之礼,令皇子朝夕奠,遇祭,例可遣官,乞停亲奠,从之。谥孝敬皇后。及世宗崩,合葬泰陵。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皇后册文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谕礼部:朕奉皇太后懿旨:风化之基,必资内辅人伦之本,首重坤仪。此天地之定位,帝王之常经也。嫡妃那拉氏,懿范性成,徽音素著。孝敬尽乎承欢,惠慈彰于逮下。宜承光宸极,显号中宫。应立为皇后,以宣壶教。朕祗遵慈训。王妃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详察具奏。 (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24年1月17日)上御太和殿,命太保吏部尚书公隆科多为正使,领侍卫内大臣马武为副使) 册文曰: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既应符而作配,宜正位以居尊。咨尔嫡妃那拉氏,祥钟华胄,秀毓名门,温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久昭淑德。于宫中四教弘宣,允合母仪于天下。曾奉皇太后慈命,以册宝册立尔为皇后,尔其承颜思孝,务必敬而必诚,逮下为仁,益克勤克俭,恪共祀事。聿观福履之成,勉嗣徽音,用赞和平之治。钦哉。 皇后册谥诏文 已亥(雍正九年十二月十日),命显亲王衍潢、皇太子胤礽之次子理亲王弘皙赍册宝,上大行皇后尊谥。册文曰:“地宏厚载,承乾道以时行,月炳阴辉,助曦轮而垂照。正位,彰母仪之盛化茂周南,褆躬备妇德之全名高妫汭。式稽令典,宜表徽称皇后那拉氏毓质粹和,秉心柔顺,兰闺佩训,蹈女史之规型。朱邸来嫔娴天潢之礼度。问安内殿,尽孝谨于先皇,侍宴禁闱,奉懽愉于母后。逮登大宝,爰陟坤宁。处贵逾谦,居尊弥懋。深怀恪敬,凛夙夜于椒庭。永念兢勤,赞儆咨于黼座。恩流九御,颂樛木之慈仁,俭率六宫。敦葛覃之澹约,袆衣肃穆,方期福履之绥。璜佩渺茫,忽感音容之永隔。乃颂纶命聿诏近臣,考谥法之相符,询佥谋而惟允,特以册宝谥曰孝敬皇后。于戏!播鸿声于万国,采焕金函扬徽行于千秋。光腾瑶牒,祗膺宠贲。用具哀荣。 庚子(雍正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以册谥孝敬皇后颁诏曰:朕闻治家教国化始宫闱,维坤承乾,义隆翊赞,诚徽音之茂著,必显号之昭垂。《礼》曰,谥以尊名,成周以来斯为钜典。皇后那拉氏,仁慈天赋,淑惠性成,祗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备蒙慈爱,克以孝称。佐朕内政经四十载,温恭实本于至诚。祗肃常形其匪懈,自膺册命,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懋宣淑范,久著令闻。朕旰食宵衣,励精图治,睠兹宫壶,良资赞襄。今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崩逝,深为怆悼。追维恪慎之光仪,洵洽褒扬之彝德。爰诏所司详稽礼制,慎拟徽称。祗告太庙,以十二月初十日册谥为孝敬皇后。于戏!德美关雎,懿袆翟鸿名永著于寰区。颁示天下,咸使闻知。 艺术形象 年份 影视版本 演员 剧中名 1997 雍正王朝 壮丽   2008 上书房 金莉莉   2011 宫锁心玉 徐麒雯 乌拉那拉·金枝 2011 步步惊心 穆婷婷 四福晋 2012 宫锁珠帘 孙菲菲 乌拉那拉·贞儿 2012 后宫甄嬛传 蔡少芬 乌拉那拉·宜修 2013 宫锁沉香 伊能静 雪禾 2016 美人香 杨明娜   

人物:慧苑

姓名:慧苑 别名: 性别: 朝代:唐代 出生地:京兆(陕西)人 出生日期:673 逝世日期:743?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慧苑(673~743?)唐代僧。京兆(陕西)人。师事华严宗三祖法藏,深究华严,为同门之上首。曾继续法藏未完成之著作华严经之略疏,而撰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十五卷。虽述法藏之说,然时参己见而异于其师,之后,清凉国师澄观作大疏钞百卷逐一破斥慧苑之思想,遂被逐出列祖之统。师对新译华严经以论理之观点理解,并以唯识等立场批评之,故颇受现代人之重视。其学说与华严宗之传统说法最大分歧处即其判教说,将法藏之小、始、终、顿、圆之‘五教’说废除,另立迷真异执、真一分半、真一分满、真具分满等‘四教’,将佛教教义概括在四教之中。又智俨、法藏两代相承之十玄缘起说,至慧苑时,亦改作十种德相和十种业用两重。另著有新译华严音义二卷,即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之略称,世称慧苑音义。[华严经疏卷二、宋高僧传卷六、六学僧传卷二十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

人物:塞万提斯

姓名:塞万提斯 全名: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性别:男 国籍:西班牙 出生地: 出生日期:1547年9月29日 逝世日期:1616年4月23日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西班牙语:MigueldeCervantesSaavedra,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名著《堂吉诃德》至今在世界上已被人们用一百多种文字译为数百种译本,广为流传。 塞万提斯出身于西班牙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由于年幼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几十年来长期与社会下层同呼吸、共甘苦,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充分吸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反映他们丰富的生活经历与要求。 十六至十七世纪的西班牙,正处在一个动荡和激变的时代。当时的西班牙不再是一个头等的海上强国,封建统治阶级日益没落,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梦想继续象地理大发现时期那样,从事种种冒险事业。他们积极支持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的对外战争,使国内已经开始萌芽的资本主义经济遭到摧残。但是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人文主义已经兴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正是描述这个时代特征的杰出代表作。它以一位出身乡绅的堂吉诃德和他的随从,出身农民的桑丘·潘沙行侠好义,扶良锄恶为主题,展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部宏伟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农民、牧民、僧侣、牧师、理发匠、仆从、客店主、女佣、妓女、囚犯、江湖艺人,和伯爵、宫娥等约700个人物;可以接触到当时西班牙民间鲜明、生动、形象的俗语、谚语220句以上。《堂吉诃德》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愚昧、伪善和残暴,宣扬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反封建和主张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因此,作为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之一,从十八世纪起,它就被公认为西班牙人民对于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堂吉诃德》还借描述太古时期的“黄金时代”,说出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东西全归公有”,人们不懂“你的”和“我的”之分,“那时一片和平友爱,到处融融洽洽。”这种类似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在另一方面,面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作者又写小说的主人翁迷恋旧有骑士制度,以骑士的“侠义风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结果是到处碰壁,吃尽苦头。因此,《堂吉诃德》作为“一篇灭亡了的骑士制度的史诗,这个制度的美德在新生资产阶级的世界里却成了人们嘲笑、揶揄的对象”。 “骇人的风车奇险”,是《堂吉诃德》中脍炙人口的故事。鲁迅说,堂吉诃德“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说他错误的”,但他“和风车开仗,的确是傻相可掬”。在文学上,堂吉诃德的形象已成为一种有自己的向往,但又脱离现实、落后于历史的典型概括。堂吉诃德的悲剧是“误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这是时代的局限和作者的阶级局限所造成的。同时也说明了西班牙人文主义运动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 关于塞万提斯的生平,从来就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例如他的生日是那一天就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他的受洗日是1547年10月9日。据说他的祖父曾当过律师,父亲则是一名跑江湖的外科医生。他的兄弟姊妹共七人,他排行第四。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的塞万提斯便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处奔走谋生。先后到过瓦尔亚多利、塞维利亚和马德里等地。他是否进学校受过正规教育也说法不一(可能只念过几年中学)。不过有一点是比较清楚的,就是青少年时期的塞万提斯是非常好学的,哪怕是路上拾起的字纸,他也要细看一番。至于各种书本知识,如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只要有机会接触到,他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从不轻易放过。 大约在1569年下半年,他曾随一名大主教到过罗马。罗马的繁盛和许多名胜古迹,自然使青年时期的塞万提斯大开眼界。 1570年,大概是受了他弟弟罗得吕古的影响,塞万提斯到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中当兵,因为当时他弟弟早就在这个军队中服役了。次年,他曾以志愿兵的资格参加有名的米盖尔·德·蒙卡达联队。这年9月16日,他乘坐的“侯爵夫人”号战舰向希腊开拔。10月7日在勒班多,西班牙、威尼斯联合舰队与土耳其舰队发生海战,结果土耳其败北。在战斗中“侯爵夫人”号是深入敌阵的,塞万提斯表现得非常勇敢。他不顾自己正在发烧,积极出舱参战。不幸,他受了三处铳伤,两处在胸,一处在手。从此左手成了终身残废。 手已残废,本应退伍。然而受生活所迫,1572年他不得不转入另一舰队,并于这年10月在希腊参加拉瓦列诺海战。1573年10月又参加攻占突尼斯的战役。往后还在那不勒斯驻防。直到1575年6月,塞万提斯才获准解除军职,并随身带着两封高级官员替他向国王腓力二世保荐的信(一封是军队统帅写的,另一封是西西总督写的。),回转西班牙。 不幸的是,这年9月26日,当归国航船行经马赛海岸时,塞万提斯一行遇上了摩尔人海盗。当时北非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本来就矛盾重重。摩尔人把塞万提斯和他的弟弟罗得吕古等连船带人统统掳到阿尔及尔作为奴隶出卖。由于塞万提斯随身有两封西班牙高级官员的保荐信,所以摩尔人对他看守严密,并对这个可居的“奇货”标上了很高的赎价。 塞万提斯在阿尔及尔过了五年奴隶生活。先后充当达利·玛米(一个残暴的希腊人)和哈桑·巴帅(阿尔及尔的总督)的侍役。他曾几次设法逃跑,但都未成功。1577年春,塞万提斯的父母曾筹集巨款,托人去阿尔及尔设法赎回塞万提斯,但是奴隶的主人只放走了他弟弟罗得吕古。1579年夏,塞万提斯的父母经过千辛万苦再筹巨款,要求赎取塞万提斯。经过讨价还价,并得阿尔及尔基督教商人的资助,直到1580年11月,塞万提斯才获得自由,回到西班牙。如果从1569年去意大利算起,他离开祖国已十年多了。 为生计所迫,塞万提斯回国后大概又在葡萄牙当过一时期兵。离去军职后,他便开始文学活动,靠卖文糊口了。从1582年起,他一连写了几篇剧本,主要内容都是当时流行的“剑与长袍(教士的穿着)”的故事。描写基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宗教纠纷和战争。1584年2月,他完成第一部长篇牧人小说《加拉黛亚》。有人考证说这部小说正是塞万提斯自己的恋爱史。因为他曾爱过一个葡萄牙女人,并由他一直抚养着一个私生女孩。 1585年,塞万提斯的父亲去世。大概这时他才正式成家(原爱过的那个葡萄牙女人另嫁了)。为生活重担所迫,他不得不一面写文章,一面另觅职业。为了增加收入,有时他还受书店委托,写些广告小诗。 从1587年至1596年这九年中,塞万提斯曾在海军中充当军需之类的职务。由于塞万提斯不善计算,又缺乏警惕,因此在贪婪腐朽的官僚机构中,常常成为别人营私舞弊的牺牲品。1596年,终因一件挪用公款的案子代人受过,他不仅被革除了职务,而且还被关进了塞维利亚的监牢。虽然只三个月就被释放了,但从此他一家的生活就更困难了。 公元1603年,塞万提斯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生活过的瓦尔亚多利城。当时腓力三世的王宫也在这里,城市的繁华是可想而知的了。然而塞万提斯的经济力量,只允许他一家在这个城市的贫民窟落脚。他当时居住过的拉斯托洛街一所下等公寓现在仍存在。那时他一家七口(他的妻子、姊妹、亲戚、女仆,还有私生女。)都挤在二楼几间小房里。楼下是一家最下等的小酒店,而楼上据说是一家妓院。从小酒店到妓院,每天吵吵嚷嚷,上上下下都要把他家的住房当过道。而塞万提斯写稿的书桌,恰恰就放在这个过道上。正是在这种嘈杂不堪、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的传世名著《堂吉诃德》第一部于1605年初出版了。当时他已经58岁。 在《堂吉诃德》第一部书的封面上曾印着一个小小的图案,里面有一句拉丁文:“黑暗过后,我希望看到光明。”当然这个“光明”在当时不过是西班牙小贵族,对已过时的骑士“美德”的幻想,在那个时代是无法实现的。但由于全书的思想丰富、文笔幽默生动,立即造成了印书史上空前的畅销记录。第一版在几个星期内就卖完,同年在西班牙又重版了四次。不久就被译成英、法文出版。到作者去世时为止,第一部在国内就印了十六版。据说有一天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站在王宫阳台上,看见街上有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拍额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不然就是个疯子。经了解那学生果然是读《堂吉诃德》。足见此书出版后的影响。 文学上的声誉,并没有使塞万提斯生活好转。出版商的腰包是装满了,但塞万提斯却依然穷得很。不仅如此,同堂吉诃德的遭遇一样,他也厄运不断。塞万提斯曾说自己的状貌是尖脸、棕发、眼深、鼻翘、口小、齿斜,上唇多须……。那个被多次描绘在插图中的面带愁容、瘦长脸,常坐在“驽骑难得”马背上的堂吉诃德,的确如同塞万提斯的化身。就在《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那年6月里,同堂吉诃德常因好心行侠遭横祸一样,塞万提斯曾将一位街上的伤者,接到自己家中看护,不巧这位伤重的陌路人竟死在他那嘈杂狭窄的房间里。由于有杀人嫌疑,一时不由申辩,竟连同家属,再一次被抓进监狱吃官司。当然后来很快证明他无罪,遂被释放。 《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后,不久曾有一个化名亚龙苏·佛南特士·德·阿万拉南达的人,为了投机牟利,利用人们渴望《堂吉诃德》第二部出版的心情,以陈腐的天主教会观点写出了《堂吉诃德》续集(1614年出版)。这位冒牌作者在伪书的序言中,还对塞万提斯进行了人身攻击。讥笑他只有一只手,讥笑他老,还说他亏空公款,并多次坐牢!这件事对塞万提斯刺激很大,于是他加紧写作,终于在1615年冬,完成了《堂吉诃德》第二部。同第一部一样,第二部也描述生动,文字优美,作者在书中对主人公赋予了更多的同情。 在此前后,塞万提斯还写有反对封建偏见,歌颂爱情自由,描写人民大众不幸遭遇的《惩恶扬善故事集》;长诗《巴尔那斯游记》;《八个新的喜剧和八个新的幕间喜剧》等重要著作。还有悲剧《奴曼西亚》(1584年写成),取材奴曼西亚城保卫战,歌颂古代西班牙人民抗击罗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这部作品宣扬爱祖国、爱自由的精神,对鼓舞西班牙人民爱国主义热情,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 晚年时期的塞万提斯,依然穷困不堪。公元1616年4月23日,终因水肿病不治,在马德里的莱昂街寓所去世。时年70岁。 塞万提斯去世后,当时并未立墓碑,遗骸埋葬处也说法不一。直到1855年才在马德里为他建立了纪念碑。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巨型雕塑也耸立在马德里广场上。公元195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350周年时,曾举行过世界性的纪念。这说明塞万提斯的著作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为西班牙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喜爱。 在西班牙国家图书馆里专有一间房子存放着《堂吉诃德》的各种版本,代表了几乎全世界的各种语文。在另一间屋子里则有许多各时期研究《堂吉诃德》和塞万提斯的著作。说明自《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问世以来,它一直未被人们忽视过。的确像《堂吉诃德》这类不朽的名著,是“可供大众在推翻了地主与资本家的压迫,为自己创造人的生活条件的时候,永远珍视和阅读”的。

人物:圆照

姓名:圆照 别名: 性别:男 朝代:唐代 出生地: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圆照,俗姓张,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年十岁,于长安西明寺依景云律师出家。后终身住西明寺。肃、代、德三朝皆为内供奉僧。大历九年不空卒后,编其遗文及门人表札,为《不空表制集》六卷。十三年,与两街僧人定夺新旧《四分律》疏。贞元九年,奏进所撰《法王本纪》等四种书。十年,编次新出佛典二九部八六卷,为《贞元新集》。十一年,又编次诸书,写成《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其间撰《十力经序》,又名《悟空入竺记》,记天宝至贞元间悟空往天竺取经经历,为唐代中西交通史之重要文献。另综合前代佛乘目录,增加开元以后新出佛典,编为《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三○卷。此书部帙巨大,保存不少重要内典史料,但著录佛典,错误较多,颇为后人所讥。十四年,进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卷。晚年充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卒时年八十二。其著作除上列诸种外,《宋高僧传》尚载有《利涉法师传》等十馀种。《大正藏》收《不空表制集》等五书。《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事迹另参其现存诸书。

人物:杨爵

姓名:杨爵 别名:字伯珍 性别:男 朝代:明代 出生地:陕西富平人 出生日期:1493 逝世日期:1549年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杨爵(1493—1549年),明哲学家、政治家。字伯珍,一作伯修,号斛山。陕西富平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行人,后任考选御使。因上书议论国事,触怒朝廷,两次陷狱,时间长达十年。杨爵幼时家贫,然好读书,及至长成,仍为学不辍。后虽身陷囹圄,却未放下学业,日日与人讲经论道。其学以王守仁心学为宗,强调致中和,即致良知。认为“天命谓性,天人一理也。率性谓道,动以天也。修道谓教,求合乎天也。戒惧慎独,自修之功至于中与和也。”(《明儒学案》)即是说中和是与生俱来的人之天性,是性命之本,若能致之,即合乎天,从而万物化育。把“中”看作心之本体,认为是“未发之中”,万物皆备,所以又是天下之本。把“和”看作“已发之和”,是不可违抗的法则。为人治学,应戒惧慎独,向本心去寻求中和之道。人若能达到这一点,那就是致中和,即已达到纯真至善的境界,从而合于天地之位,化育万物。政治上主张爱民,主张为政者应惠恤鳏寡,以爱子之心去爱百姓。反对奸妄邪术。对朝廷阻塞言路、大量任用方士的做法,敢于直言诤谏。指出“信用方术,足以失人心而致危乱。”(《明史·杨爵传》)《明史》283有传。著作有《杨忠介集》13卷、《周易辩录》4卷。

人物:志费尼

姓名:志费尼 全名: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 性别:男 国籍:波斯 出生地: 出生日期:1226 逝世日期:1283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 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Djuveni, ‘Ala u ‘d-Din‘Ata—Malik,1226—1283),波斯历史学家,生于波斯呼罗珊尼沙布尔西北郊志费因县,卒于木干。祖上世袭塞尔柱帝国和花剌子模王朝的财政长官(撒希卜迪万)。祖父和父亲分别担任花剌子模王朝摩诃末(1200~1220年在位)和蒙古帝国窝阔台汗(1229~1241年在位)的财政官员。志费尼早年曾担任蒙古帝国阿姆河以西等处行尚书省总督阿儿浑的秘书。1252~1253年,入朝哈拉和林(和林),开始撰写《世界征服者史》。 1253年,随蒙古王子、伊利汗国建立者旭烈兀西征,其间获准进入阿拉木特堡查阅伊斯玛仪派阿萨辛派历代教长所藏图书,并成功说服旭烈兀保存阿萨辛派图书馆藏书。1258年,参加了旭烈兀攻克巴格达的战役。1259年,任巴格达、下美索不达米亚和胡齐斯坦地区长官,任职期间修建连接安巴尔至库法和纳杰夫的运河,改善民生,极大恢复了伊拉克破败的经济。1260年左右,因公务繁忙,结束了《世界征服者史》的写作。 志费尼历仕旭烈兀、阿八哈、帖古迭尔三朝,因身居要职屡遭其他官员猜忌和诋毁。1282年帖古迭尔继位后,志费尼家族卷入伊利汗国内部斗争,被指控贪污公款和勾结马木留克王朝。1283年病死。死后葬于大不里士。 主要著作是《世界征服者史》,叙述蒙古征服者及周边各民族历史,内容涵盖从成吉思汗创业到旭烈兀平定阿拉木特诸堡期间的蒙古帝国历史以及同时代中亚、西亚波斯和阿拉伯历史,是研究蒙古帝国和伊利汗国早期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现存较好的抄本为巴黎图书馆所藏1290年抄本,最佳校勘本为伊朗学者卡兹维尼在1912~1937年完成的收录于《吉布纪念丛书》的3卷校勘本,权威英译本为1958年英国学者波伊勒译本,并于1997年再版。

人物:赵汝适

姓名:赵汝适 别名:字伯可 性别:男 朝代:宋代 出生地:庆元府鄞县人 出生日期:1170 逝世日期:1231年 民族族群: 主要作品:《诸蕃志》 赵汝适(1170~1231年)南宋地理学家。字伯可,宋太祖八世孙。庆元府鄞县人。赵善待之子。祖籍河南开封,绍兴初定居临海。绍熙时赵善待卒,因荫授将仕郎,登庆元二年进士第。历任湘潭县丞、绍兴府观察判官、武义县令、临安通判等职,嘉定时为提举福建路市舶司,对南宋海外交贡、贸易情况颇为熟稔。绍定时以朝议大夫卒。 赵汝适著《诸蕃志》一书,是我国对外交往史的重要文献。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诸蕃志校释》。 宋赵崇缜《赵汝适圹志》:“先君讳汝适,字伯可,太宗皇帝八世孙,而濮安懿王六世孙也。曾祖讳士说,保顺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安康郡王;妣向氏夫人。祖讳不柔,承议郎、通判潮州,赠银青光禄大夫;妣郭氏,大宁郡夫人。考讳善待,朝请大夫、知岳州,赠少保;妣季氏,卫国夫人。 “先君生于乾道庚寅三月乙亥。绍熙元年,受少保遗泽,补将仕郎。二年铨,中第一,授迪功郎、临安府余杭县主簿。庆元三年锁试,赐进士及第,授修职郎。五年,循从政郎。以应办人使赏,循文林郎。六年,知潭州湘潭县丞。开禧元年,为绍兴府观察判官。三年,以奏举,改宣教郎。嘉定二年,知婺州武义县。五年,转奉议郎。六年,充行在点检赡军激赏酒库所主管文字。八年任满,赏转承议郎。九年,转朝奉郎。二月,通判临安府。十一年四月,丁卫国忧。十三年,转朝散郎。十五年,皇帝受宝恩,转朝请郎。十六年,知南剑州。十七年,转朝奉大夫。八月,上登极恩,转朝散大夫。九月,除提举福建路市舶。宝庆元年七月,兼权泉州。十一月,兼知南外宗正事。三年六月,除知安吉州,未上,改知饶州。绍定元年二月,转朝请大夫。三年闰二月,被旨兼权江东提刑。以疾,三上辞请。三月,依所乞,主管华州云台观。四年,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庆寿恩,转朝议大夫。三月,召为主管官告院。七月属疾,乞致仕。丙申卒,享年六十有二。是年十月癸酉,葬于临海县重晖乡赵岙山之原。 “娶陈氏,献肃詹事讳良翰之孙、宝制侍郎讳广寿之长女。封恭人。先卒一纪矣。子二人:崇缜,从事郎,严州司户参军;崇绚,从事郎,绍兴府余姚县主簿。孙必协,将仕郎。孙女尚幼。 “先君端方凝重,廉洁之操,始终不渝。教子以义方,理家有法度,居官所至有声绩,而寿不百年,哀痛罔极!崇缜等忍死襄人事,未及丐铭于立言君子,敢叙世系官迁岁月,书石以藏诸幽。孤哀子崇缜泣血谨记。忝戚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陈成之填讳。” 《宝庆四明志》卷十《进士》:“庆元二年邹应龙榜:赵汝适。”《延祐四明志》卷六《人物考下》:“庆元二年邹应龙榜:赵汝适,善待子。”《光绪鄞县志》卷二十《选举表一》:“庆元二年丙辰:赵汝适。”